Bitget App
交易「智」變
快速買幣市場交易合約跟單BOT理財
客服爭議背後,誰來填補 BSC 的產品債黑洞?

客服爭議背後,誰來填補 BSC 的產品債黑洞?

ChaincatcherChaincatcher2025/02/15 10:33
作者:深潮TechFlow

誰贏,使用者就跟誰走。

撰文:深潮 TechFlow

客服爭議背後,誰來填補 BSC 的產品債黑洞? image 0

這幾天的 BSC 好不熱鬧。

當 TST 的財富效應讓大家重燃對 BSC生態的關注、MyShell 以2000萬美金"福利級"估值做IDO,CZ 的狗子們牽動著 Degen們的衝鋒熱情時;

鏈上一群人的狂歡,總是由另一群人的買單。

一場定向投放到 BSC 的流量洪峰,卻意外演變成幣安Web3基建的滑鐵盧。

如果這兩天你在社媒上逛一圈,一定會發現關於幣安錢包體驗不佳和基建孱弱的吐槽;而社區積怨的爆發,最先承受集火攻擊的,是BSC 的社區管理和市場人員。

客服爭議背後的技術債

知名加密 KOL yuyue( @yuyue_chris )於今早發布"關於 BNBChain 市場人員嚴重失職及損害品牌形象的緊急公開投訴"的 帖子 ,將矛頭指向了 BSC 中文社區的客服與管理人員九九。

客服爭議背後,誰來填補 BSC 的產品債黑洞? image 1

從yuyue貼出的部分對話可以看到,市場團隊代表在面對用戶針對 BSC 鏈的性能反饋時,語氣上確實沒有給到應有的"情緒價值",反而顯得有些直接和冰冷。

例如"我沒時間理會噴子"、"我打狗不比你少"等回應,在用戶焦慮因技術問題被放大時,很容易更進一步引起情緒上的對立。

而當大家抱怨買多次買不進去時,一句"Sol不宕機?"的嘲諷式反問,確實也會在無意間火上澆油,不僅未能安撫用戶情緒,反而可能進一步激化矛盾。

客服爭議背後,誰來填補 BSC 的產品債黑洞? image 2

誠然客服和市場代表也是人,在面對技術和性能問題時必然也承受著輿情的壓力和對內尋求更多解決方案的職責,往往是兩頭受氣和吃力不討好,有些情緒也很正常。

評論區也有推友提到,積壓已久的社區怒火或許不該九九一個人背,"抗輿論、四處奔走、打開推特就是被罵"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最該被罵的其實是鏈和錢包產品經理…

這場看似普通的客訴糾紛,實則是技術債集中爆發的必然結果。

從SOL生態遷移用戶的絲滑交易預期,與BSC 實際體驗之間必然有落差;如果你在推特搜BSC鏈和幣安錢包等關鍵詞,也會發現產品存在問題的吐槽貼也早已有之。

BSC 的市場人員,或許需同時承擔技術傳譯員(解釋鏈特性)、心理按摩師(安撫體驗焦慮)和品牌代言人的三重角色;

多重壓力下,社區經理溝通態度不好引發輿情危機;而當體驗問題積重難返,更加需要考慮的,是技術基建能力與市場預期的錯位。

這或許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背後的怨氣關乎技術、體驗、上幣流程甚至是組織架構,更像是一場由客訴引發的品牌不信任和焦慮。

賣不出去的豬腳飯

如果說 yuyue 提到的"市場人員溝通態度欠佳"還屬於某個人的問題,那昨天 Myshell 的 IDO 則暴露出了更普遍的技術問題。

同時在 Binance Wallet 和 Pancakeswap 上進行的 $SHELL 代幣 IDO 吸引了不少關注和真金白銀的投入,由於初始估值便宜,超募一度超過百倍。

但與參與熱情相對照,IDO 活動結束後,當大家想第一時間 Claim 代幣進行交易時,則被潑了一盆冷水問題不斷。

比如有用戶提到,幣安錢包是與 CEX 的 KYC 身份綁定的 MPC 錢包。若一定要導出私鑰,則原錢包會失效;同時

買到的 $SHELL ,因池子太小在幣安錢包內無法直接賣出。

更加讓人費解的是,在同一條鏈和生態下,用該錢包連接 Pancake 後看不到資產,不能在 BSCScan 上看到該錢包對應的 BEP-20 資產…

在 PVP 內卷嚴重的市場現狀下,最重要的是跟時間賽跑。

錢包體驗不佳,很多時候你只能看著新幣價格下跌而無法賣出,使得"豬腳飯"的收益不斷縮水,最後從付出的時間成本和轉移資產的手續上來看,或許還得不償失。

客服爭議背後,誰來填補 BSC 的產品債黑洞? image 3

之前也有觀點認為,Myshell 的 TGE 相當於給幣安錢包做壓力測試,在發福利的同時,來看看性能和體驗到底能夠承載多少用戶。

但從目前的結果看,顯然壓力給到了幣安自己。

而今天凌晨 CZ 的狗子們出現,$brocoli 等代幣進一步點燃了大家衝狗的熱情,但也進一步暴露出了 BSC 鏈和幣安錢包以及相關生態技術脆弱的問題,鏈上一度出現卡頓影響交易體驗。

更有 Degen 戲言:"體驗完幣安的 Web3錢包,你才知道 SOL 鏈多麼扛打。"

筆者無意挑起公鏈之間的對立,更沒有任何立場進行拉踩;只是在推特時間線被瘋狂刷屏的當下,用戶們吐槽的BSC鏈和幣安錢包的問題確實不可忽視。

友商成為"救生員",黑色幽默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SHELL 這波豬腳飯領取不能的問題,居然給了隔壁 OKX Wallet 流量紅利。

SHELL 代幣TGE之後,第一時間無法在幣安錢包賣出的用戶,選擇了將 SHELL 提到 OKX Wallet 賣掉,包括筆者自己。

這就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了… 自家的生態項目和行銷活動,最終需要隔壁家的錢包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賣出問題。

客服爭議背後,誰來填補 BSC 的產品債黑洞? image 4

從用戶角度看,忠誠度其實是個非常虛無的概念。

尤其是當看見幣價下跌而遲遲無法賣出時,非常類似車掉水裡水面一點點上升,這時你當然不會在意手上的破窗錘到底是哪個牌子的。

只要能砸開退出流動性,誰又在意真正用的是哪個錢包?而如果沒有必要,誰又願意換一把錘子呢?

當鏈上代幣有流動性,但自家錢包刷不出來也不能交易時,用戶用腳投票的趨勢非常明顯,畢竟自己的回撤是真金白銀。

只不過,BSC 生態自己營造出來的定向流動性和注意力,最終自己卻沒能接住做了嫁衣,反而讓競對錢包笑納大禮,這本身實屬可惜和無奈。

這種情況不止出現在 Myshell 的代幣賣出環節,同樣也出現在昨晚的打狗環節。

客服爭議背後,誰來填補 BSC 的產品債黑洞? image 5

當自家錢包撐不起流量和熱情時,大家等著 CZ 公布狗子名字的同時,多少也會準備一個 OKX 的錢包或者第三方的Bot錢包蓄勢待衝;

而當衝的人太多引起鏈上卡頓或者打不進去時,Bot 相關的錢包可以通過設置提高手續費更快買入,OKX 的錢包也有類似的 Meme 交易模式,為的就是能夠面對熱門資產快速交易。

怎麼看?

回頭再看,潑天的流量和機會也需要有足夠健全和好用的基建來做支撐。如果沒有的話,用戶自然跑去選擇用更好的東西。

立場不重要,利益很重要。我們能從這件事上看到什麼?

第一,這届的鏈間競爭和交易所競爭,已經實實在在進入了用戶體驗戰爭階段。

一個生態的繁榮與否,不再單純依賴 TPS 或Gas費數據如何,而是工具流暢度、異常處理機制和損失挽回路徑的總和;

上述總和做得好,事半功倍;而做的不好,則可能賠了品牌又折用戶。

第二,鏈上錢包已經成為事實上的流量分配器。用戶首次接觸DApp的入口體驗,決定生態歸屬感和後續的習慣。

第三,當用戶已形成自救方案(轉其他錢包使用)時,補償措施或者說是誠意,需直接對標競品體驗的缺口,而非一場AMA或者喊口號就能解決。

Talk is cheap, show us products.

客服爭議背後,誰來填補 BSC 的產品債黑洞? image 6

這場荒誕的壓力測試,觀感上像極了《讓子彈飛》裡張麻子的隱喻:「誰贏,用戶就跟誰走」。

當潑天富貴降臨時,能接住流量的從來不是推特上的豪言壯語,而是錢包裡順滑點擊的「確認」按鈕------畢竟在鏈上 MEME季,每一秒卡頓都在為競對手工雕刻護城河。

0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PoolX: 鎖倉獲得新代幣空投
不要錯過熱門新幣,且APR 高達 10%+
立即參與

您也可能喜歡

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在內部人士套現1.07億美元後撤回對$LIBRA的支持

根據LookOnChain的數據,由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推廣的代幣在內部人士套現價值1.07億美元的代幣後,其市值從超過45億美元的峰值暴跌95%。米萊曾在一則置頂的X貼文中推廣該代幣,但隨後撤回了他的支持,並與該項目保持距離。與該代幣相關的Web3公司KIP Protocol在一個X空間中否認從此次出售中獲利。

The Block2025/02/15 19:01

Vitalik Buterin:將第 1 層 Gas 限制提高 10 倍將帶來重大價值

簡單來說 Vitalik Buterin 在他的新文章中指出,增加第 1 層的 gas 限制可以簡化和增強應用程式開發的安全性,即使大多數應用程式都託管在第 2 層網路上。

Mpost2025/02/15 18:11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 Holesky 和 Sepolia 的 Pectra 啟動時間表,發布測試網客戶端軟體

簡單來說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Pectra 網路升級將於 24 月 5 日在 Holesky 上線,隨後 XNUMX 月 XNUMX 日在 Sepolia 上線,並已發布測試網路用戶端軟體。

Mpost2025/02/15 18:11

渣打銀行預測比特幣本週末反彈,逆轉近期趨勢

根據渣打銀行分析師的說法,經過數週的週末負回報後,比特幣可能終於在本週末打破這一趨勢。該分析師預計比特幣將很快達到102,500美元,並指出潛在的週末反彈和ETF資金流入。

The Block2025/02/15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