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enLayer 的潜在用例与挑战:以太坊共识机制的新思考
投资 EigenLayer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作者:Sullivan
EigenLayer 由 EigenLabs 开发,该实验室由首席执行官 Sreeram Kannan 领导。Sreeram 具有学术背景,是华盛顿大学的副教授。他们最近在测试网上启动,并在 Blockchain Capital 领投的 A 轮融资中筹集了 5000 万美元,Zonff Partners 很高兴作为参投方加入 EigenLayer 的本轮融资。
EigenLayer 的想法并不复杂,即通过再质押(Restaking),把以太坊验证者网络的 ETH 敞口进行二次质押,从而把中间件的 Economic Security 提升至等同于以太坊的级别。
整个 EigenLayer 协议,可以分成供给方与需求方
需求方:有低成本享受以太坊级别安全性需求(AVS,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的新共识协议的侧链、数据可用层(DA)、新的虚拟机、预言机和可信执行环境等。
供给方:个人 ETH 持有者(将 ETH、stETH 质押给质押服务商,让服务商分配的节点运营商参与 EigenLayer 协议)、验证节点(直接参与 EigenLayer、或通过委托,委托其他运营商帮忙管理)。
供给方承担了一些相对很小的节点运营成本以及质押 ETH 被罚没(Slashing)的风险,为需求方提供节点服务。需求方支付一定的报酬(项目方 token、手续费等)。某些类型的服务可能还有些隐性收益(当 sequencer 有 MEV 收入)。
图片来源:IOSG Ventures
EigenLayer 提供的 Restaking 服务便是将质押成为以太坊网路验证者的资金,透过 EigenLayer 同时也拿去质押其他中间件的信任网路。对于质押者而言能透过一份资金赚取两份质押收益,而对于中间件而言,建立新任网路的门槛大幅降低,并能够透过以太坊本身的质押来保障原先 AVS 的安全性。
目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Restaking 是 EigenLayer 最核心的概念,要了解 EigenLayer 通过 Restaking 所解决的市场痛点首先我们必须先解释几个名词:
中间件 Middlewares - 由于部分服务除了链上交易讯息(可以透过以太坊网路获得新任保障安全性)之外,还需要其他资料来验证其服务的安全性,因此这类型服务仍需要自己建立另一个信任(去中心化)网路,我们将这类型的服务例如预言机、跨链桥等等统称之为中间件。
主动验证系统 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 (AVS) - 为了确保 Middlewares 的安全性,需要设计一套机制来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即防止数据被恶意篡改,而这一套验证信任机制我们称之为 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 (AVS)。
任何不在 EVM 之上部署或证明的模块,都无法利用以太坊可信底层的安全性,比如基于新共识协议的侧链、数据可用层(DA)、新的虚拟机、预言机和可信执行环境等等,一般来说,它们需要搭建自己独立的AVS,为自己的系统安全负责。目前的 AVS 生态存在一些缺点:
-
搭建一个新的 AVS 意味着要搭建一个新的可信网络,这并非易事;
-
新的 AVS 意味着用户在支持以太坊交互费用的同时,还需要额外支付一笔 AVS 费用,这会导致价值流失;
-
对验证者来说,进入一个新的验证系统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和风险敞口;
-
当前 AVS 体系对一些 DApps 来说,安全系数被削弱了。这体现在一些依赖中间件的 DApps 的安全因为同时依赖于以太坊和中间件的信任假设,攻击中间件的成本较低而遭遇风险的可能性增加;
图片来源:EigenLayer
EigenLayer 项目机制
EigenLayer 引入了 2 个新概念,即再质押和自由市场治理来实现将以太坊的安全性扩展到其他系统以及提升治理的效率。
再质押 - EigenLayer 允许用户将质押在以太坊上的 ETH 二次质押在 EigenLayer 上,这些二次质押的资产可以用于数据可用性层、预言机、中间件、Layer2 等。验证者通过对其提供安全和验证服务,也可以获得相应奖励。
自由市场治理 - EigenLayer 让验证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自由选择参与哪些模块,但验证者获得利润的前提是需要确保安全。EigenLayer 的治理模式有两点好处,第一是将稳健的底层区块链融入快速和高效的元素,第二是可选择的验证者模式可以使新的模块在验证者中去争取其他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平衡安全性和性能。
EigenLayer 上的 AVS 可以租用以太坊验证者的安全服务,有以下好处:
-
一个新的 AVS 可以通过以太坊的验证者增强经济安全性
-
使用以太坊的安全增强的费用总体来讲是最低的
-
在 EigenLayer 的安全模式增加了破坏的成本
-
价值积累:让 ETH 质押者获取 AVS 中的收益
因此,协议可以避免将代币化作为一种安全机制,这应该会改善代币经济并减少唯利是图的资本问题。由于协议受到基础层的保护,腐败的成本显着上升:
图片来源:EigenLayer
不同于 PoW 的合并挖矿,由于 PoS 验证者需要在以太坊网络上进行质押以获得收益,一旦作恶则将导致对其质押资产的 Slashing。同理,验证者在进行 Restaking 之后能够获得在中间件网络上的质押收益,但如果作恶则被 Slashing 原有的 ETH 质押品。
图片来源:EigenLayer Whitepaper
具体 Restaking 的实施方法是:质押者可以把以太坊网络中提款地址设置为 EigenLayer 智能合约,也即赋予其 Slashing 的权力。
关于质押标的的选择,EigenLayer 提供多种质押方式类似于 Lido的流动性质押(Liquid Staking)以及超流动性质押(Superfluid Staking),其中超流动性质押可以允许 LP 交易对的质押,具体而言:
-
直接质押,将质押在以太坊上的 ETH 直接质押到 EigenLayer 上
-
LSD 质押,已经质押在 Lido 或 Rocket Pool 的资产再次质押到 EigenLayer 上
-
ETH LP 质押,将质押在 DeFi 协议中的 LP Token 再次质押到 EigenLayer 上
-
LSD LP 质押, 比如 Curve 的 stETH-ETH LP Token 再次质押到 EigenLayer 上
图片来源:Messari
EigenLayer 的用例
EigenLayer 最突出的用例之一是 EigenDA,它是由以太坊保护的去中心化数据可用性层。EigenDA 属于通用化的 DA 解决方案,与 Celestia 同属一类。但 EigenDA 和 Celestia 的解决思路又有一些差异。
在 Celestia 链上,Data Blob 通过 P2P 网络传播,并基于 Tendermint 共识对 Data Blob 达成一致性。每个 Celestia 全节点都必须下载整个 Data Blob。由于 Celestia 本身仍然作为 Layer1,需要对 Data Blob 进行广播和共识,这样一来实际上对网络的全节点有着很高的要求(128 MB/s 下载和 12.5 MB/s 上传),而实现的吞吐量却未必高(1.4 MB/s)。
而 EigenLayer 采用了不同的架构 - 不需要做共识,也不需要 P2P 网络。
图片来源:EigenLayer
Celestia 的思路与传统的 Layer1 一致,做的其实是 Everybody-talks-to-everybody(共识)和 Everybody-sends-everyone-else-everything(广播),而区别是 Celestia 的共识和广播是针对 Data Blob 来做的,即仅确保数据可用。
而 EigenDA 做的是 Everybody-talks-to-Disperser(数据可用性的需求方(例如 Rollup,称为 Disperser))(即上图步骤 [3] Disperser 获取 Attestation)和 Disperser-sends-each-node-a-unique-share(即上图步骤 [2] Disperser 分发数据给 EigenDA 节点),把数据可用性和共识进行了解耦。
EigenDA 不需要做共识和参与 P2P 网络的原因是,它相当于搭了以太坊的 “便车”:借助 EigenDA 部署在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Disperser 发布 Commitments 和 Aggregated Attestations、由智能合约验证聚合签名的过程都是在以太坊上发生的,由以太坊提供共识保证,因此不必受限于共识协议和 P2P 网络低吞吐量的瓶颈。这体现为节点要求和吞吐量之间的差异。
而 EigenDA 的安全性本质上依赖于以太坊的验证者集,继承了以太坊的 Slashing 原语,为 DA 层提供了 Economic Security 的保证。如果 Restaking 在 EigenDA 的质押者越多,则意味着更多的安全,而降低节点的要求也同样有助于增强去中心化程度。
除上述 EigenDA 以外,Eigenlayer 的潜在用例还包括:
-
去中心化排序器,用于管理 Rollups 的排序器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 ETH 质押者在 EigenLayer 上构建。
-
轻节点桥,可以使用 EigenLayer 构建的以太坊生态中的桥,允许对桥进行链下验证。
-
Rollups 的快速模式桥,EigenLayer 上的参与者可以加入 ZK rollup 证明的链下验证,从而实现更快的确认保证。
-
预言机,提供喂价或其他数据服务的预言机可以通过双重质押的 ETH 在 EigenLayer 上构建。
-
超低延迟的结算链,可以在 EigenLayer 上创建 Restaked 侧链,以实现经济型的快速结算。
EigenLayer 所面对的几点质疑
EigenLayer 白皮书描绘了一个非常宏达和理想化的场景,但市场中存在一些对于其中关键点的质疑:
供需错配 - 当前市场的情况是,大多数 Pos 公链的大多数节点都由项目方及其利益相关方搭建,节点中质押的 Token 变相锁仓,维持了币价稳定且增加了 utility,新老项目方都很难有动力去使用 EigenLayer。因此,EigenLayer 协议未来的生态存在供需错配,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对于上述质疑,其实又会回到安全性的问题。出于代币价值捕获的考虑,验证者往往被要求质押中间件原生代币,虽然质押的 Token 变相锁仓,维持了币价稳定且增加了 utility,但其价格波动会导致中间件整体的风险敞口存在不确定性。
其次,中间件的安全性取决于质押代币的总体价值;如果代币暴跌,攻击网络的成本也随之降低,甚至可能引发潜在的安全事件。该问题在一些代币市值较为薄弱的协议上尤为明显。
为了延续中间件原生代币的价值捕获,中间件可以选择在引入 EigenLayer 的同时保持对其原生代币的质押要求,即 Economics Security 分别来源于其原生代币和以太坊,从而避免单代币的价格暴跌引发的 “死亡螺旋”。因此新老项目方依然存在对于 EigenLayer 的较大需求。
收益率优势不明显 - 在 EigenLayer 不发币对再质押激励的前提下,再质押收益率较难与 DeFi 策略抗衡。目前循环贷的方式比单纯质押高出了大概 4-5%。EigenLayer 的再质押收益率能否为 ETH 提供另外 4-5% 收益还犹未可知。
EigenLayer 本身并非作为 DeFi 产品面世,而是协助中间件低成本享受以太坊级别的安全性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才是为供给方提供收益功能。因此简单的将 EigenLayer 与 DeFi 产品的循环贷收益率直接进行比较是不适合的。
此外,市面上增强收益的 DeFi 产品很多,包括今年来很火的 LSD 赛道。但大的资金依然只是选择在 Compound/AAVE 等主流 DeFi 产品获取收益,其深层原因就是考虑到了收益产品本身的安全性问题。超过年化 20% 的产品即使看似安全,却依然需要质押用户时时关注产品的最新动向以防不测,毕竟百亿美金市值的 UST 脱锚也仅需 3 天。
安全性并没有完全共享 - 参与 EigenLayer 的项目们的安全性是由参与了 AVS 的那些部分以太坊节点保证的。如果想要共享整个以太坊网络的安全性,那么整个网络的节点都要参加某个 AVS 才可以实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的确,目前的 EigenLayer 并非共享整个以太坊网络的安全性,但却将中间件原生代币的价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敞口降低许多(前文所述),以太坊信任也通过纯粹技术方式传导到了上层。EigenLayer 无法一步到位的满足绝对的安全性要求,但能够提高部分安全性已经是其长远发展的一个良好开始。
除了上述疑问,Vitalik 也在自己的文章中阐述了 EigenLayer 对于以太坊的共识过载的担忧 - 不要试图利用以太坊的社会共识机制来达到保护以太坊网络安全以外的目的:
“Restaking 被包括 EigenLayer 在内的许多协议使用,以太坊质押者可以同时使用他们的质押品在其他协议进行双重质押。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他们根据其他协议的规则行为不当,质押者的质押品也会被 Slashing。验证者质押 ETH 的双重用途虽然存在一些风险,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问题的,但试图为了应用程序自身的目的 “招募” 以太坊社会共识则不然。”
Vitalik 的担心不无道理,ETH 作为单纯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能够被许多用户接受是因为其技术本身的公开透明,而不掺杂太多的外部倾向。而如果外部应用嫁接过多的以太坊社会共识则可能引发内部的利益分歧,导致 ETH 分叉等行为。例如,小 A 创建了一个成功的 Layer 2,并认为因为她的 Layer 2 是最大的,所以本质上是最安全的。因为如果出现 bug 导致这条链的资金被盗,损失将非常大,以至于社区将没有选择只能通过分叉来收回用户的资金。这违背了 ETH 的初衷。如果一个协议,即使一切完全崩溃,损失也将由选择参与和使用协议的验证者和用户承担,这是低风险的。另一方面,如果创始人寄希望于加入更广泛的以太坊生态系统的社会共识来分叉或重组来解决协议的问题,那么这是高风险的,Vitalik 认为应该强烈抵制所有创造这种期望的尝试。
EigenLayer 的创始人 Sreeram Kannan 将 Vitalik 的批评描述为“出色的分析”,主张用户仅使用该协议进行 “低风险” 活动。
图片来源:Eigenlayer Founder Sreeram Kannan’s Twitter
Sreeram 建议 EigenLayer 在构建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并认为 Eigenlayer 在平衡好安全风险后依然能够为 ETH 生态带来长期价值:
-
不要在 Restaking 时构建复杂的金融架构 - 它们可能会产生螺旋式效应
-
对于应用层错误,不要想用以太坊分叉来解决 -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
不要通过人的主观判断去使用Slashing - 因为它可能受到不诚实的大多数人的暴政
区块链社区的社会共识是一个脆弱的东西。这是必要的 - 因为升级会发生,错误会发生,51% 攻击总是有可能的 - 但由于它导致链分裂的风险如此之高,所以在成熟的社区中应该谨慎使用它。
Pay attention to EigenLayer :)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