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 App
交易“智”变
行情交易合约跟单BOT理财Web3
万向峰会圆桌讨论:Web3 创投,风往哪吹

万向峰会圆桌讨论:Web3 创投,风往哪吹

MarsbitMarsbit2023/09/19 11:08
作者:Foresight News

回顾比特币过去十年的发展历史,每一个周期都有不同的叙事,而且每一个周期的叙事都出乎大家的意料。

主持人:周舟,Foresight News 副主编

嘉宾:田鸿飞,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

Emma CUI,LongHash Ventures 联合创始人兼管理伙伴;

刘琪,SevenX Ventures 创始合伙人

Web3

 

周舟:我们邀请了三位顶级投资人分享《Web3 投资的风:往哪吹》,先请三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所在的机构。

田鸿飞:大家好,我叫田鸿飞,来自远望资本,资金成立于 2016 年,在中国有人民币基金,在海外有美元基金。我自己从事 Crypto 更早,2012 年开始进入在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在甲骨文公司做数据安全的公密钥管理,当时做钱包,接触到比特币一模一样的技术,只不过应用了区块链。这是我们基金的背景。


回答一下问题,下一个风口是什么?回顾比特币过去十年的发展历史,每一个周期都有不同的叙事,而且每一个周期的叙事都出乎大家的意料。但有一个确定性的趋势,就是去中心化的趋势。从 2015 年之前的交易比特币、莱特币,到 2017 年除了 Uniswap,再到 Defi,去中心化是很确定的趋势。在这个前提下,产生了应用。因为我们基金的背景,三个合伙人都是来自硅谷的工程师。有一个合伙人是迅雷创始人,对 P2P 技术很了解,我们还专注于做 Layer 的投资。


Emma CUI:大家好,我是 LongHash Ventures 的创始合伙人,我们现在布局在新加坡、硅谷、马来西亚、印度都有团队小伙伴。我们从 2017 年开始做加密货币行业的投资与孵化,业务分两块,一块是加速器,和 Web3 顶尖的协议都有所合作,比如 Cosmos,我们还有 ZK 加速器。我们做第二支基金,之前投了很多 Defi 方面的项目,现在是投基础设施相关的项目。我们在全球视野,只要符合我们的投资主题,都可以去投。投的阶段是种子轮到 C 轮阶段。回答一下刚刚主持人的问题,风口在哪里?


从我入圈 2017 年到现在,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基础建设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很多东西已经可以用。。在这个上面应用层有点呼之欲出,在接下来的三年,我们也会重点看一些应用的投资机会。


帮很多基础建设做一些亚洲地区的推广和孵化,这也是我们的重点。


刘琪:我是 SevenX Ventures 创始合伙人,相当以 2015 年第一届万向区块链峰会时加入这个行业,当时买了比特币,投了一个中国比较知名的公链叫小蚁,到现在峰会第九届了,进入行业八年时间。在此之前一直在支付和金融行业,见证了这个行业三个周期的发展。SevenX Ventures 是 2020 年成立,是比较新的基金,目前我们三个基金,三个直投基金和 1 个 FOF 基金,规模在 2.4 亿美金。去年完成第三支基金 1 亿美金的募资,主要基金是第三支基金。我们团队一开始没有设立办公室,是一个分布式的组织。我个人在新加坡,在全球参加各种会议,昨天刚从新加坡回到上海参加本次会议。


我们团队有五到六个同事,在国外住酒店 200 多天,看了全球的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坦白地说,现在进入到基础设施发展的瓶颈阶段,从基金成立时就开始关注两个主题。第一个叫扩容,第二个叫应用。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周期的迭代,也是基础设施和应用向交替迭代的过程。我们认为这个阶段是这个行业的冰点,未来会关注在应用,也是我们接下来一年的投资重点。一会儿再详细讲讲我们的投资方向。


周舟:感谢三位嘉宾!听到三位嘉宾的分享,发现三支基金各有不同,大家背景也不一样,Emma CUI 有孵化器,刘总有支付背景,现在看应用项目多一些。


问三位嘉宾一个问题。你们在投资策略或倾向上有什么不同呢?在当前的市场上,你们觉得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存在呢?


田鸿飞:从我们的基金策略来说,一方面中国企业出海,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接触出海也比较早,从 2006 年的 IOS 出来的 Iphone,再到 2008 年的安卓,再到 Facebook。就会看到由于这几个巨头带来标准化平台,带来了流量优势,让创业公司在海外更容易获得流量,就会看到中国公司从第一批的 APP 出海,再到游戏出海、手游出海,再到跨境电商出海,2019 年以后区块链出海。中国的人才优势在全球也很明显,也有很多中国企业在全球获得了竞争性优势。我们也在香港成立了人工智能孵化器。


对于具体的投资方向,DID 和链上资产部分,有具体的机会。再说一下,我们和币圈有点不同,我们更专注于做 Web3 投资。在过去十年里,我觉得币圈过度金融化和过度资产化。对于去中心化和用户应用开发比较少,这次看到一些去中心化的协议,我认为有指导性意义,在去中心化道路上做了一些事,没有过度的资产化和 Token 化,我们基金这方面考虑得更多。


Emma CUI:我们团队的基因比较国际化一些,我们有三位合伙人。我在中国长大,在新加坡读大学,之前在麦肯锡读咨询和银行业。一位合伙人是斯坦福毕业,在亚马逊做项目经理,做过 AI 创业,有很强的技术背景。我们之前投的项目,基本上不投中心化平台和业务,想做加密原生的商业模式,要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和加密的方式,并且必须用它去实现,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价值,这是我们愿意去投的企业。


目前我们投的项目,一部分是去中心化金融,还有一部分是基础建设,像刚刚刘总讲的扩容、多链,以及让用户的体验更加好。因为目前要去用去中心化钱包,如何寄私钥、恢复丢失的密钥,都有很多障碍,我们喜欢投这样的项目,让用户的体验更加顺畅,使更大规模的用户进来。


再往前看的话,接下来我们更想看一看一些应用层,比如像社交,最近出了一些社交方面有意思的应用。我个人是做金融出身的,对 Defi 抱有很大的期望。上一波 Defi 是从 0 到 1,下一波是从 1 到无限的放大过程。如果咱们能解决很多技术应用层的挑战的话。


刘琪:我在 2010 年、2012 年帮助海外一些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会发现政策的壁垒、金融管制的壁垒相对比较高。在这个行业里,我们最近几年在海外待得比较多,慢慢稳定的赛道是稳定币支付。我现在就是一张加密信用卡在全球消费,我回国了,是通过银联国际,办一张银联的卡,在海外有 VISA 和 Master。底层是充值数字货币,跟 VISA 和 Master 银行,连接合规银行的法币团队做支付和消费。目前稳定币的使用在全球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支付的场景从之前的相对灰产变成了商铺、电商、跨境贸易,渗透越来越多,还有我们的日常消费。我这张信用卡除了不能在新加坡买房子,基本其他消费都能做到,大额支付也能做到。这个赛道是未来这个行业里比较大的基建。我更看好的是去中心化资产锚定的稳定币或算法稳定币,我认为在未来有机会。因为资产的去中心化信任成本比较低,使用场景会越来越大。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个人看到很多游戏团队,从腾讯、网易出来的游戏制作人,我跟他们有很多接触,也是我们目前着重投的赛道。本质是用一个更好的内容,去承载未来资产的多样性或用户的可扩展性,带来更多的用户,带来更新的资产,带来可以消费的资产,带来可以娱乐或交易的资产。这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赛道,这是从应用端来讲。


周舟:刚刚三位嘉宾都提到了应用端的产品,会看 DID 赛道。Emma CUI 提到 SocialFi 的内容,刘总提到了稳定币与基础设施的结合。我们看到国外的滴滴和稳定币的结合,已经慢慢向大众开始普及了,这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一个事情。我们常常听到投资人突然错过项目,拍断大腿。不知道三位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是否有关注到某个赛道或风口或某一家公司,因为一直持续关注没有投上的经理呢,可以分享一下有关注没去投的经历。


田鸿飞:因为在币圈待得时间比较久,错过项目挺多的。第一个就是以太坊,我接触比特币比较早,当时我们看重的是侧链方案,也是硅谷的明星团队,融资轮 2100 万美金。当时觉得比特币的扩容方案就应该是侧链或闪电网络以太坊出来说要做图灵完备时,我们觉得比特币特意设计的图灵不完备,你做个图灵完备,就要牺牲去中心化,觉得不靠谱。作为比特币原交易注意者,就错过了以太,没有赚到大钱。Uniswap 出来时,创始人出来就推广,Uniswap 是 V 神写的 idea,我有一个共同投票的想法,创始人就写了个程序实现了。他不会写网站,还找的我们被投的网站写的,我们也感觉投资价值并不大。现在 Uniswap 成了 Defi 的龙头企业,成了 Defi 最牛逼的企业。当然我们做投资,错过大于被投中。有时候真的错的错过一个难得的机会,觉得很可惜的。

 

Emma CUI:拍断大腿的故事太多了,心酸!


区块链本来就是很新兴的行业,在新兴的行业里没有人能够大而全都去看,我相信你问所有的投资人都有拍断大腿的时候。


比如说像 YGG 当时算是我个人投了,但是基金错过了,它的 Founder 我们从 2019 年就开始,他之前的两个项目我都有参与,但到了 YGG 当时市场太火爆了,同时我觉得价值有点高估了,就不要追风,当时就没有用基金投,错过了很好的回报。


总结下来,


第一,投早期最后还是投 founder,因为市场走向会变,创业方向也有可能一直随着市场变化,但 founder caliber 如果一直在这个行业做下去的话,坚持初心,并且有毅力和能力,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在新兴行业、范式转移的行业有很多机会。


第二,如果你很看好的项目,有时候价格是相对的东西,不能完全说因为这个点你觉得价格很高我就不要进了。


因为这两点,除了基金还有加速器,可以通过加速器把很厉害的人才带入到网络里来,不管以后做什么项目,都能用 visibility。

 

刘琪:我们基金刚好投了 YGG,但不巧的是错过了 AVG,当时合伙人在越南,住的很近,一起喝啤酒喝了很多次,一直能看到他们的画面 demo,游戏的趣味性、可玩性确实难以理解,就算喝了十几次啤酒,天天一起聊区块链游戏发展的未来,最后还是会比较容易 miss 掉。


很容易让人陷入到游戏一定要追求《王者荣耀》、《梦幻西游》《CSGO》,非常好玩,但当时的基础设施和用户基础没有办法支撑区块链游戏,传统 Web3 游戏在可玩性上要求那么高。


但我们为什么能发现 YGG?因为在 AVG 刚刚起来的时候,工会在当时的打金模型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很多东南亚穷人已经拿不到工资了,甚至吃不起饭了。YGG 创始人是菲律宾人,早期的时候带着这样一帮当时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穷人在打金,这种商业模式起来我们是能追踪到的。


创业,特别是非常新行业的创业都是边缘创业,创业点很难被发现。对于很多商业模式理解是需要持续了解和理解的,这是我们比较大的经验。


去年发生了两个比较重要的压力,Terra 和 FTX,这两个案例我们都有投,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两个团队在创业阶段的时候都有非常好的愿景使命价值观,FTX 最早打的是产品创新,当时在衍生品赛道基本上大家都在围绕比特币、以太坊这种特别大的资产做衍生品设计和交易,还有一些交易平台可能在用户运营商做跟多内卷,只有 FTX 是围绕产品创新做四新用户拓展。


Terra 也是,Terra 之前的背景是韩国比较大的电商创始人,一开始出来的愿景是做支付,做到后面在支付赛道下加了一层稳定币。


这两个案例给到我的经验是这个行业创业对人性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也是因为这两个项目发展过于太快,对于之前初心、要改变的格局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行业,有可能「慢就是快」,所以初心很重要,坚持很重要,对于自己做的事情要反复想最开始到底你想做什么,这很重要,往往机会是能够沉淀出来的。


很多人说要投原生区块链从业者,比起原生区块链从业者,更重要的是持续迭代自己的思维,持续做有意思的创新,并且不断学习、不断找行业新机会的创业者,哪怕他是从其他行业过来的,但只要他身上有这样的品质,能接触 6-12 个月都会花很大的力气帮助他和投资他的。


这两个方向的案例都是比较有意思的分享。

 

周舟:感谢三位嘉宾,我们正在对之前 Web3 投资考古,田总错过了以太坊和 Uniswap,Emma 是 YGG,刘总是关于 FTX 及 Web3 游戏。


不管是怎样的企业及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估值很高,有的可能是因为当比特币原教旨主义,主流的想法和未来预期不一样的,变化都不一样。非常感谢三位对于之前投资经历的分享。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出入深熊中,急需催化剂让更多 Web2 用户进入 Web3,请问三位,你们觉得催化剂是怎样的东西和怎样的事件。

 

田鸿飞:第一,不算是深熊,我自己感觉如今 Web3 圈要比 2017、2016 年之前好玩多了,2016、2017 年之前所有交易平台只能交易两个币种,当然还有一些特别好的 outcoin 小币种,现在至少每个月都有 mini 币出来,不同的 mini 币出来每半年都会有创新性的产品概念出来。


当然,展开到整个行业没有赚钱效应,但从产品角度来说区块链行业还是我所看到所有投资行业里最具有活力的行业,我不认为是熊市。


没有赚钱效应,也没有新的用户增长,没有新的资金流入都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我回答不了你怎么引入的问题,但从我们关注的 Web3 行业,从所谓的数据治理权、拥有所有权方面,拥有自己隐私意识的用户越来越多,2016、2017 年我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不太关注隐私,国外非常关注隐私。2018、2019 年欧盟出来 GPDR 之前用户对自己的所有权不太重视,但现在用户对自己的所有权非常重视。可以看到拥有家庭存储设备、社区用户在 reddit 上的活跃量已经超过了比特币 reddit 的社区,用户拥有自己数据的社区越来越活跃,有点像比特币早期的活跃时候,Web3 用户可能会越来越在乎把自己的隐私和数据放在自己手上,这本身就有很明显感觉到的趋势。


至于是赚钱效应什么时候来,我也没有更多 Insight,但是都在等着比特币减半,可能会有共同的叙事产生,具体的我也不知道。

 

Emma CUI:我挺同意田总说的,不算是深熊,像小狐狸钱包现在有 3000 万用户,研究报告说全世界可能有 4 亿多人口都持有加密货币。大家一天到晚都在说一到底什么时候大规模应用才会来?搞不好大家在说的时候已经在悄悄发生,相比起两三年前已经带进来很多新用户了,所以整个行业一直在往上走,只是有过程。


什么能带来下一轮应用、风口?两方面:


一方面是一定要有新应用,不管是 DiFi 还是 SocialFi 应用,可能带来新用户和新资金,资金有可能通过大机构、ETF、Sport ETF 批准先带入资金,在市场资金宽裕的情况下保守点进入比特币的会慢慢向一些风险艺术更高一点的应用层走。


两点都要发生才可能带来下一博风口。

 

刘琪:大家现在都会相对比较关注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相对预测还是比较难的,像我们之前很多宏观经济分析师、私行给的政策都是随着通胀数据、事业数据不断调整的,所以预测是相对困难的。


我们更关注的还是这个行业基本面的数据,以及创始人对行业的思考,这是我们平时每周都过数据以及和创始人交流的心得。


虽然去年有些美国的加密数字货币银行倒闭,但实际上美国依然还是有新的加密数字货币银行出现的,大银行在一些洲能开银行账户。


瑞士有 SEBA,SEBA 现在在香港开了分行,HashKey 在香港把合规又往前带了一步,在新加坡投了银行 DCS,DCS 有 100 多年的历史,是全牌照银行。之前在新加坡没有 DBS 或者 OCBC 传统银行体量那么大,但新型银行、小银行都敢于做数字货币向上监管,以及向下和区块链工具、国内支付公司、交易平台合作方合作,一张加密货币信用卡背后代表的是协议和传统银行的打通。


底层基建的能力不一定全都是去中心化的,会有中心化合规通道的打通,打通对于未来资产通道、用户通道、用户使用习惯的打通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我们会更看重在这块的基金搭建到底完备程度有多高,同时会能用相对更符合目前基础设施的能力和用户行为习惯适应的用户会从什么应用里进来,2020 年确实 Uniswap 围绕长尾资产的创新带来了一波 DeFi 用户,打通了去中心化借代、去中心化交易和 DeFi 的可组合性,这些都需要很多基础设施、宏观环境、用户使用习惯和协议优化,在某一个时间点一起爆发的。目前到了这样的阶段了,在明年后年我们还是比较期待会有更大体量级的应用诞生,只是诞生的方式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侧重点。

 

Emma CUI:补充一下,刚才田总和刘总都有讲到 Uniswap,也是现在 DeFi 的龙头企业,有一种可能是 Uniswap 现在用的 AMM 模式适用于之前基础建设的模式和技术,但在 Uniswap 出来之前大家想的都是 unchanging order book,目前也有这方面的创新,它有可能是阶段性的东西,下一阶段有可能当你基础建设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之前没有办法承载 unchanging order book,现在可以用 unchanging order book,就有可能代替之前已经是龙头的模式。

 

周舟:感谢三位嘉宾,刚才三位嘉宾提到宏观预测和催化剂是很难预测的,但我们也看到趋势,加密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渠道正在被 builder 慢慢打开,不管是香港还是新加坡,还是其他一些比较发达的金融地区都看到这样的趋势正在发生。也看到一些原生的力量,代替 Uniswap 的机构正在诞生。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基因的,基因显然对于一家公司有非常大的影响,我想问三位怎么看基因对投资人自身、投资结果、投资企业所带来的影响。

 

田鸿飞:第一,区块链最大的区别是价值观,你是相信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我觉得自己经历过门头沟,经历过 FTX 自己没有损失钱是因为我从来不相信中心化,我自己的观点是如果是中心化的做法一定需要监管,因为中心化的方式和监管相当于是一个扑克牌的两面,如果是中心化的就必须要监管,如果是去中心化的可以通过区块链的透明性、可追溯性一定程度上省掉了监管的麻烦。但对我们来说,我们比较相信去中心化的方式,所以评价创始人的时候首先是你的价值观是不是具有所谓的去中心化,你是不是相信于所谓的 DeFi 或者民主,把价值返回给社区、返回给用户,在这点上具有以前 Web2 和成功创业 player 的最大问题,他们习惯了控制社区、控制产品集中化方式时,在去中心化方式下就会很难管理社区,这是很大的问题。


第二,创新性。对于创新项目、企业来说,区块链是报答 reward 很好的,区块链所有都是开源透明的,一个创新性项目爆火之后一定会有无数种 fork,比所谓的「千团大战」来得更快一些,因为代码都可以 fork 出来,拷贝完全是零门槛的。


过去区块链圈对创新性项目 reward 是非常好的,第一个项目是千倍回报,第二个 fork 是 10 倍回报,第三个项目可能是亏钱。


所以我们主要看团队的价值观和创新性。

 

Emma CUI:我们现在在看的更多是 Web3 理解精神 +Web2 培训,这样是比较理想的模式,更多希望创始人能长期当成事业去做,而不是短暂的项目,希望他抱着长期的理念做这件事。

 

刘琪:我在 Web3 里更喜欢的单词是 permissionless。


最近刚好聊了一个项目,是偏麻将、扑克的游戏类项目,我们问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他说需要帮助我们拿牌照。但我们作为基金帮你拿牌照的能力确实比较差。


反过来为什么要拿牌照?是不是有一种更好的方式用 permissionless 的方式做类协议层的项目,相对于监管会有套利。当然,协议出来后有渠道、合作方愿意做需要合规的市场,这些是可以用合规的方式做。但我更喜欢的还是最底层的 permissionless 的协议,上面可以搭建各种各样的应用、各种各样的渠道(合规渠道),这是未来基础设施以太坊、比特币,应用类似于 Uniswap 更底层协议的伟大和商业模式的无便捷性更有穿透力更强,比传统需要靠政府、需要靠监管、需要靠各种各样的数据垄断竞争力更强,因为没有边界,所以我更喜欢的是这个基因。

 

周舟:感谢三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刚刚经过 40 分钟的分享也看到了三位嘉宾作为投资人分享了自己从业以来比较重要的投资经历,包括最近他们在看的投资项目,也分享了自己对被投项目的投资人需要哪些品质。这场圆桌“Web3 风投:风往哪吹”就结束了,感谢大家聆听我们这场的圆桌,谢谢大家!

47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PoolX:锁仓获得新代币空投
不要错过热门新币,且APR 高达 10%+
立即参与!

你也可能喜欢

WUF 代币可领取

Medium2024/08/15 09:55

WuffiTap:终极社交挖矿冒险

Medium2024/08/15 09:51

官方Gala商品店宣布开业

Medium2024/08/14 03:32

2024年7月:通过新发展优化平衡

在七月,ICON推进了其整合工作并优化了系统性能。主要成就包括完成了对Stellar的审计以及Solana的合约。展望八月,我们预计将Sui合约部署到主网。

Icon Foundation Blog2024/08/13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