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 App
交易“智”变
行情交易合约BOT理财跟单Web3
X Space回顾 | Meme的未来,狂热退潮后探讨Meme赛道的发展趋势

X Space回顾 | Meme的未来,狂热退潮后探讨Meme赛道的发展趋势

BlockBeatsBlockBeats2025/04/08 09:33
作者:BlockBeats

Gate Wallet计划推出全新改版,优化交易体验和底层链路,提升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针对Meme币交易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

近期,加密市场持续降温,无论是主流资产还是曾经火热的项目代币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回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似乎唯有 Meme 币仍然保有一丝热度。然而,当狂热逐渐褪去,Meme 赛道未来将走向何方?


4 月 3 日,BlockBeats 邀请到 Gate.io 钱包增长负责人 Darian、DD 社区创始人小威以及加密 KOL 狗头军师以《Meme 的未来,狂热退潮后探讨 Meme 赛道的发展趋势》为主题展开讨论和分享,畅聊了 Meme 未来的新机会。


X Space回顾 | Meme的未来,狂热退潮后探讨Meme赛道的发展趋势 image 0


律动 BlockBeats:请嘉宾们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分享一下自己最关注的 Memecoin 赛道或项目。


Darian:大家好,我是 Gate Wallet 的运营增长负责人 Darian。我个人也是经历了两轮牛熊周期的加密圈「老韭菜」。在介绍我关注的赛道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Gate Wallet。它是一款全链、去中心化、非托管的钱包。目前,链上交易用户普遍面临手续费较高的问题,而我们的钱包始终保持「零费率」策略。对于深度玩家而言,这样的手续费优势自然不言而喻。此外,我们还为新用户提供了丰厚的空投奖励,比如在我们平台进行交易经常可以领到价值 30 到 50 美元的空投代币,欢迎大家来体验。


回到正题,我自己从去年到今年重点关注了三个赛道。首先是 AI 相关项目,这是我最早开始关注的方向;其次是最近一个季度内比较热门的名人赛道和政治赛道。在这三大方向中的许多细分项目我都有持续追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案例是去年 11 月初,我关注到 A16Z 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给 ai16z 提供了一笔 5 万美金的小额捐赠。我跟 ai16z 创始人 Shaw 认识时,那时他在社区中还没有太大名气,只是一个相对不出名的开发者。在他做 ai16z 项目的时候,我还参与了中文社区的早期布道工作。这也是我在本轮周期中,最早开始深入参与的 AI 赛道案例之一。


小威:大家好,我是 DD 社区创始人小威。我是从 BOME 那一波行情开始接触 Meme 项目。当时 Meme 是市场上的热点,而对我个人而言,那也是我第一次参与这类项目。我进圈的时间相对较早,是从铭文开始的。当时我和狗头军师一起入圈,那个阶段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参与铭文相关的项目。但土狗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全新的机会,所以从 BOME 以后,我们就一直在 Meme 领域深耕,同时我也撰写了不少相关教程,推动社区发展。


狗头军师:大家好,我是狗头军师。之前我和小威一起在链上活跃,主要研究各种 Alpha 项目。后来由于行情变化,我们的方向也有所调整,逐渐转向了 Meme 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目前我主要专注于 Solana 上的 Meme 板块,长期活跃在 Solana 链上的各类社区和项目中。同时,其他链比如 BSC 等我也有参与和关注。


律动 BlockBeats:Meme 从去年开始成为加密市场的一大主流叙事,现在正处于一个明显的过渡期,大家是否有买过 Meme?最喜欢的 Meme 是哪个?为什么?


Darian:在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个对我来说比较心酸的故事。我进入币圈已经有五六年时间了,算是比较早的一批人。真正开始关注 Meme 赛道是在 2021 年。当时我还在一家亚太地区的托管机构工作,日常接触很多项目方和平台。2021 年那一波 Meme 行情,最早爆发的是 DOGE,涨幅非常惊人,差不多翻了 50 倍。那段时间我正好在公司里忙于托管相关工作。有一天,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聊了很多关于币圈的事情,最后问我能不能帮他买 10 万元人民币的 DOGE。那时候,距离 DOGE 暴涨还有大概一周时间。但从我们托管机构的分析角度来看,我当时并不认为 Meme 币有实际价值,所以劝他不要买。后来,这位朋友再也没有联系过我,而我也因此错过了那一波 Meme 行情。


我重新关注 Meme 赛道,是因为朋友推荐了 PEPE。那时候我才开始真正了解 Meme 相关的社区文化和其背后的氛围,并逐渐参与其中。目前这两年,我主要在链上增长和钱包相关的领域工作。我认为打 Meme 是最直接感受市场冷热的方式之一,几乎成了我日常的「工作任务」。不过由于平时工作较忙,没法像很多链上专家那样全天盯盘。我现在接触钱包类应用较多,对其中的许多功能都比较熟悉,包括 GMV 指标,也包括我们自己在做的钱包工具,目标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目前我每天会用 Gate 钱包在 Ai 推荐榜单上筛选标的,这能大幅减轻选币的工作量。一般每天扫两三遍榜单,就能大致了解市场状态以及主要的交易动向。如果行情好的话,还能发现一些潜在的 Alpha 机会。


至于最喜欢的 Meme 币,其实我个人对币本身没有特别强烈的好恶——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最近两年,我的交易风格已经转向日内交易和主流币的趋势交易,基本不再做预测,更强调纪律和节奏。可以说,我的风格有点「渣男」心态——见好就收。这种方式有利有弊。比如去年,我最早是通过中文社区接触到 AI Meme 赛道的,很多项目起步阶段就分享了出来,基本都是从几十倍涨起。但我因为习惯波段操作,很多时候刚刚进场就提前卖掉了,错过了后续的巨大涨幅。虽然卖飞了很多 Meme,但我仍然非常看好这个赛道的潜力。


小威:我最喜欢的其实是 POPCAT 这个 Meme 币,但是之前我一直没能上车,只能眼看着它不断上涨。当时它是在以太坊链上,我从它 0.025 美元的时候开始关注,后来它涨了大概 7 倍,最高点之后又回落。整个过程中,它至少有两三次明显的买入机会,涨 5 倍、跌 5 倍地波动,我都一直在旁边观望,没能及时入场,挺遗憾的。后来我就开始找类似的项目,发现了 FROG 这个币,它可以说是 POPCAT 的对标项目。在它刚开放白名单、启动初期的时候,我就在群里开始关注。他们在表情包等视觉内容上的包装做得很好。后来项目方虽然跑路了,但是被 CTO 起来了,所以我觉得这个币整体也非常有潜力。


狗头军师:我喜欢的 Meme 币其实挺多的,因为我涉猎的范围比较广。如果要说最喜欢的,我可以列出三个:LUCE、BAT 和 FIGHT,这三个项目我都有参与,并且都取得了一些不错的结果。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 FIGHT。那天正好是特朗普币上线的时间。当时出于我个人的一些固有思维,我并没有在 TRUMP 上获得很高的收益。我通常的习惯是不去追龙头项目,而是更喜欢挖掘那些龙头衍生出来的热点,比如相关概念币、仿盘,或者是与其有强关联的代币。


如果说除了特朗普币,与特朗普最相关的代币是什么?我当时第一个想到的是 FIGHT。记得那天我在 1M 左右买入了相当多的筹码,并且一路持有。因为 TRUMP 当时涨得非常猛,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代币跟着上涨。这时候,很多社区的资金也都开始流入这些外围代币。后来 FIGHT 的价格最高涨到大约 69 或 70M(记不太清了),我是在 50 多 M 的时候出手离场的。这次我算是下了决心,虽然不是全仓,但也算是一次小梭哈,最终结果也达到了我的预期。我也带领了自己的社区成员一起参与,大家买得也不少。所以 FIGHT 这个币,对我来说印象特别深刻。


律动 BlockBeats:从巅峰到降温,Meme 赛道目前遇到了哪些主要问题?是市场周期的影响,还是赛道本身的问题?


Darian:我觉得一句话可以概括当前的情况:Meme 赛道目前正处于「熵增」状态,整体偏中后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类似 4 月 1 日 ACT 暴跌的情况,这类现象往往出现在周期后段的极端阶段。大多数 Meme 已经失去了独立性,在过去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交易和波动性接近于零。一些孤立事件,比如大户抛售、资金流动障碍,或者费率调整等,都能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


此前,Meme 币在整个周期中一直在建立一个假想敌,即传统的山寨币,试图「吸血」其流动性。但现在这个对手已经不存在了,流动性本身已经坍塌。Meme 币的玩法也处于中断状态,财富效应几乎消失。当前能成功发射的代币数量非常有限,许多代币只能在 Pump.fun 或部分发行平台中进行小规模发行。从市值角度看,市场已从此前的百亿规模萎缩到可能只有千万级别的盘子,而且这种发行频率也非常低,可能一周只有一两个项目。


有一些 KOL 试图通过「风控」或信息操作,短期内向市场注入关注度或资金,局部缓解熵增状态。但从整体来看,整个 Meme 生态的结构性混乱仍在加剧。如果没有根本性变化,这种趋势不会停止。从几个指标可以观察这种状态:首先是代币的出生和死亡率,即新币上线与项目下架的速度,已经说明了市场的混乱。其次,现在有很多基于 AI 的分析工具,可以衡量信息传递的离散程度,从中判断情绪和热度的扩散。再就是链上地址的变化,尤其是小额钱包的数量波动明显,这也反映出参与用户结构的剧烈变动。


所以我认为,Meme 币目前确实处在熵增状态。但我不觉得这个赛道有根本问题。从比特币诞生开始,它本质上就是「Meme」赛道的一部分。比特币本身就是最大的「Meme」。上一个周期以太坊、ICO 的出现,也是通过 Memecoin 的形式推动了整个 Altcoin 的发展。我们现在对「Meme 币」的定义,更多是人为的划分,它和上一轮 DeFi Summer 之前的 ICO 项目其实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围绕资产发行的一种机制。不同的是,每个周期的资产发行方式、市场定价方式、叙事逻辑都会发生变化。


像 2021 年到 2022 年那一波,很多 DeFi Summer 时期的 OG,其实在这个周期并没有获得太多回报,这是很正常的。过去他们关注的是 TVL、锁仓量、回购这些外在表现,但 Memecoin 往往无法通过这些传统方式衡量其价值。以 ai16z 为例,这类代币很难用基本面或传统的投资逻辑去解释其价值。依赖旧有路径的投资者会发现很难判断、很难下手、逻辑也无法闭环。所以这个赛道的问题并不是出在「项目」,而是玩法、用户、传播方式、叙事的逻辑发生了改变。这对用户来说,是一次完整的认知重构。我认为,这也是币圈持续演变的重要动力之一。


小威:我也觉得「Meme 币」确实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周期性,就像我们在一级、二级市场看到的行情一样,不论是 NFT、撸毛,都会经历阶段性的繁荣与冷却。比如在 PVP 出来之前,整个市场相对平静;但 PVP 爆火之后,各条链纷纷效仿推出各自的 PVP 平台。我们当时主要参与一些 Alpha 项目,那段时间还有很多艺术家来发币,所以去年三四月份那一波真的就是「捡钱行情」。


但那种行情无法持续,Meme 不会一直有人打,也不会一直有人能通过一个币就获得很多财富。很多时候是因为市场长时间的平淡之后,突然出现新模式,导致 FOMO 情绪大爆发,大家疯狂涌入。如果未来市场再次进入极度匮乏的状态,也许还有机会再度出现这种窗口。但目前来看,这种新颖的玩法已经过时,尤其是预售。比如前几天我参与了一个预售,投入了 20 个 BNB,最后到手只有 80U,甚至还不够 gas 费的损失。说明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不适合靠预售去博取收益。它一定是阶段性的,潮水退去就是退去。但我觉得,既然我们一直在这个行业里,持续关注、参与,总还是会遇到机会的。最关键的是保持耐心,静待花开。


狗头军师:第一个问题是,链上的流动性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充足了。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大家越来越聪明了,信息劈来劈去,机会被迅速消耗。第二点很重要的是工具的成熟化。现在链上的分析工具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便捷,导致大家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幅提升,扫链这件事变得门槛很低。过去是「谁的扫链技术牛逼」,现在变成了「谁工具用得好」。当一个行业逐渐成熟、趋于程序化后,竞争就会变得非常激烈。


在早期选 Meme 的时候,我们参考的指标没那么多。只要前排干净、叙事合理,我们就敢上,准确率也相对高。但现在很多项目方会把盘子做得非常干净、逻辑也很完整,这种状况反而更容易成为陷阱。结果就是,大家反而更难下手,导致链上流动性不足。这其实是整个赛道从蓝海变成红海的过程——工具越来越成熟、参与者越来越多,机会也就越来越少。当然,机会依然存在,只是变少了、变难抓住了。此外,市场周期的影响也很关键。比如 Solana 从高点下跌了大约 60%,这对整体市场也带来了很大冲击。同时,资金也在不断分流。不过我还是坚持一句话:Meme 赛道依然是有机会的,哪怕在牛熊交替的周期里,Meme 也依然值得关注。


律动 BlockBeats:近期 Meme 市场现状:BNB Chain 和 Solana 上的 Meme 开始回暖,有观点认为 BNB Chain 上的 Meme 增长主要依赖「有影响力的人」造势,而 Solana 生态的 meme 更偏向于社区驱动。大家如何看待这两大生态 Meme 的增长逻辑?


Darian:我觉得其实 Meme 赛道目前正处在一个「商增」的状态。为什么像 BNB Chain 这样的生态能在这个周期里火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马克斯维尔-蒂姆效应」的体现——也就是说,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中,有人通过人为操控信息的断层和制造「风猛」,尤其是那些具备头部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可以引导流量的走向,从而制造出局部的繁荣。


比如最近几天,BSC 上的部分 Meme 币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我们可以看到,BNB Chain 上的玩家和 Solana 上的 Meme 玩家在玩法和逻辑上其实差别很大。Solana 的 Meme 更加多元化,不仅有散户参与,还有各种 DeFi 的组合玩法。它更容易形成一种自发的社区性。而且在一个完整的周期里,它的起伏通常会更频繁,波动也更剧烈。我自己观察,Solana 的洗盘周期通常是一到三个月之间。


相比之下,BNB Chain 虽然在上半个月表现得相当火热,但从最近的行情来看,整体上行乏力。即便新的头部 Meme 项目出现,其表现也较为弱势。从路径上看,BNB Chain 的很多项目其实是典型的「顶层造势、底层买单」的模式。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造势文化」——通过不断制造声势,引导交易者入场。同时借助于大交易所的赋能,比如 Bonus、Binance Alpha 预期、IEO、投票机制等等。这种深度绑定,对于 Meme 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正如小威老师提到的,普通项目的流动性来说远远不及那些被 Binance Alpha 赋能的项目。


再看资本运作的差异。以 Solana 为例,从机构的角度来说,它更接近于美国主导的一种国际化叙事。说得直白一些,就是「美国血统」的生态。这意味着它在全球社区文化、资金购买力上更有优势。而在华人圈子里,社区的概念相对较弱。在美国,很多社区,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确实存在一种明确的社区意识和实践。而在华人文化中,更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发展,这也影响到了链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这种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操盘方式上。BNB Chain 上的项目,往往是高度控盘,局部集中操作,经常在短时间内暴涨两三百个点,然后迅速崩盘。而 Solana 上的玩法则更加偏向于持续小资金的累积,通过叙事配合社区节奏,在某些节点实现集中爆发。整体来说,Solana 的操盘模式更细致,也更注重社区的参与感。而目前市场上很多所谓的「仿盘」或「造盘者」,他们的运作逻辑,也基本沿用了 Q4 到 Q1 这段时间一些成熟代币的操盘手法。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链本身的生态文化、操盘机制、社区发展路径的差别。


小威:我最早接触的是 Solana,然后是 Base 链和 BSC,其他链也有涉及,比如 Linea 等等。链非常多,但是整体来看,最繁荣的还是 Solana 和 BSC。Solana 的共识度相对更强,因此更容易跑出一些市值较大的币种和项目。这两条链有一个共同点:一旦某条链上的项目火了,我们就会去观察另一条链上是否有对应的盘子可以参与。这种方式其实并不需要我们主动去抢赛道,而是通过对标寻找机会。如果 BSC 上某个项目爆火,那我们会在 Solana 上找对应的盘子去参与,反之亦然。


之所以 Solana 和 BSC 成为焦点,和之前 CZ 以及何一的合力推动有关,BSC 生态也因此变得特别繁荣。最早我们在玩 Meme 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支持 20 到 30 条链去支持 Pump 了,包括以太坊上也是,但始终没能发展起来。原因在于市场共识还是集中在 Solana 上。在这之后又很多链开始模仿 Solana,也确实建立了许多平台。最终能留下来的依旧是这些龙头链。即使 BSC 上有很多项目发币,最后真正具备生命力的也就是那些龙头项目。其他链上也有很多尝试,但我们只需要专注在龙头链就足够了。


从项目的生命周期来看,我认为 Solana 更具持久性。BSC 的热度可能只是周期性的,比如一些「孙哥」发起的项目,可能一天就结束。但 Solana 的生命周期更长,也更容易积累共识。我们在选择链时,需要综合考虑其长期价值、Gas 费是否足够低、用户基础是否稳固等等。每个人的选择也不同,有人能在 Solana 上赚钱,但在 BSC 上未必可以。早期 BSC 上的项目大多是那种「创业牌」或者带有模式盘属性,很多是自己发合约的「貔貅盘」。后来因为有了 Solana 模式的借鉴,一些筛选机制过滤掉了部分项目,加上 CZ 他们带动了市场热度,产生了财富效应,大家也就敢玩了。


狗头军师:关于 MEME 的增长逻辑,我认为 BSC 这一轮的爆发,与 CZ 和何一夫妻俩有很大关系。可以说,BSC 的行情一半是他们喊出来的。起初确实效果明显,但后期喊得太频繁,价值反而稀释了。


当时大家几乎在「考古」,甚至他们说的每一个字、标点符号都会引发一轮炒作。最早在 Alpha 区上线的 MEME 项目,确实带来了强大的财富效应。但后来项目多了,资金开始分散,行情也逐渐下行,导致现在的市场状态。BSC 的主要用户群是华人,虽然群体庞大,但结构较为单一。长期围绕 CZ 和 HO 的模式,容易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虽然后来尝试转向 GameFi 等其他叙事,但始终难以跳出这对夫妻的影响力。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BSC 的基础设施不如 Solana。当行情起来时,用户会发现 BSC 的使用体验不如 Solana,特别是习惯于 Solana 的用户,在 BSC 上操作往往会亏损。我自己也是,有时甚至连个工具都找半天。相比之下,我非常认可 Solana 的社区驱动。它的生态基础设施完善,用户群体包括老外和华人,社区推动力强,许多代币最终也能带来财富效应。


举个例子,最近「大 B 哥」发起的 STONKS 项目,虽然历时已久,依然有不少信仰者支持。前段时间他们还在线下给 KOL 发了币。在币圈,信仰非常重要。比如 BTC、DOGE 等项目,都是靠社区信仰支撑。没有社区支撑,币种很难形成持续的价值体现。因此,我认为社区驱动是非常重要的,而 Solana 在这一点上表现得非常好。


律动 BlockBeats:在使用钱包交互 Meme 时,BNB Chain 和 Solana 的交易体验有很大不同。请 Gate Wallet 分享一下自己对这两条链的使用体验,同时 Gate Wallet 未来是否会针对 Meme 交易优化交互体验?


Darian:当然,关于 Gate Wallet,我们必须承认,客观来说目前的数据表现并不如 OKX Wallet 等一些行业内亮眼的钱包产品。但实际上,我们一直在深耕链上赛道,也持续关注并记录了大量与链上数据及用户反馈相关的信息。我们计划在 4 月底,也就是 Gate.io 成立 12 周年庆之前,推出 Gate Wallet 的全新改版。这次改版将带来交易体验和底层链路方面的全面提升。


首先,在交易体验上,过去确实有用户反馈我们钱包在功能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作为钱包产品,首要的是安全性,其次是功能的全面性与便捷性,最后才是某些特色功能的亮点。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大部分用户更关注的是加密资产交易的便捷性与速度,反而忽视了风险的存在。这类问题其实已经在行业中有所体现,例如某些 DEX 平台的跑路事件、以及用户通过第三方 bot 工具授权操作后所暴露的风险等。


因此,我们在此次改版中,优先考虑在保障用户便捷体验的前提下,提升整体性与安全性。在新版中,我们引入了更多的数据维度和更丰富的数据展示功能,方便用户在平台内快速作出投资决策,无需跳转到第三方平台进行数据比对和信息溯源,从而简化用户的交互路径。以往我们的交互路径相对繁琐,而新版将提供更直观、易于理解的操作方式,帮助包括新手和重度用户在内的所有用户减少误触与误导。UI 方面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在视觉与操作体验上都实现了显著提升。


底层链路的优化是此次改版的重点之一。之前像 GMGN 曾在 Twitter 上分享过一些平台(如 Binance、OKX)在交易速度方面的对比数据。在这次优化之后,我们在链上交互性能上已经接近头部平台的水平。我们将提供更精细的量化指标,包括交易速度、询价上链、链上状态同步等方面。此外,还将显著提升上链成功率,解决用户反馈的一些交易准确性问题。同时,我们也会引入一系列防夹单、防抢跑的机制,确保链上交易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总体而言,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更完整、更安全、更高效的链上交互体验。过去我们更侧重于安全与便捷性的平衡,而这次我们更加聚焦于如何实现链上交易的真正自由与流畅性。用户无需再担心操作层面的问题,可以专注于交易本身。这就是我们在本轮迭代周期中的重点突破与工作方向。感谢大家的支持。


律动 BlockBeats: Meme 赛道的核心驱动力到底是什么?是社区文化、名人效应,还是其他因素?哪些 Meme 项目具备更强的长期生命力?


Darian:我觉得这个核心驱动力是一个交替的过程,首先是从其原生的文化或精神带动社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情绪点的爆发,资本风口和财富效应也推动了买量。我认为最精简的表述是,ai16z 这个币,虽然他本人喜欢搞事,有一些性格缺陷,但对于这个盘子来说,大家如果关注过 AI 赛道或这个币,会发现它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币,从操盘到最终上涨,至少几百倍的回报。所以这是一个交替过程,社区文化和名人效应更多是短期的影响。


我从经典的 Meme 币中做了一些共性分析,觉得有几个点是 Meme 币长期生命力的关键。首先,它需要有真正的精神文化,不管是多 low 还是多高尚,重要的是能吸引一群关注并传播这份文化的人。其次,Meme 币的表情包特别多,而且容易引发自发性的传播,这是非常自然和自主的过程。第三,大多数知名或大的项目几乎没有创始人。再有,之前在 ICO 时期到 2021 年底,白皮书是大家常讨论的内容。我自己曾帮别人做过很多白皮书,很多内容实话说我自己都没完全看懂,里面充满了很多博士级别的算法逻辑。对于 Meme 币项目来说,白皮书通常不需要,或者最多三页纸,简单明了地讲清楚就可以了。


再者,Meme 币通常有一种任性或可运转的模式。比如,BTC 是最经典的 Meme 币,它的模式是数字黄金加储备,再加上矿工网络。而像 SHIBA 这种币,虽然在传播的初期并不十分亮眼,但它通过建设销毁通缩的机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所以,作为一个长期能够存活的 Meme 币,基本的共性大致就是这些。


狗头军师:顺路车险,如果要做一个最典型的贬值案例,我觉得最明显的就是名人币。那时候,特别是在特朗普之后,很多总统和名人开始发行自己的币。最早参与的人确实感觉像是在捡钱,为什么?因为他们利用了自己的名人效应,大家因为特朗普的影响而跟风购买,导致币价水涨船高。虽然这种币会冲得很高,但它们的火爆通常不会持续太久。


我认为,名人效应的币,短期内的确是一个很强的核心驱动力,但从长远来看,社区文化才是更重要的因素。如果你把时间线拉长,通常会发现很少有人愿意继续接盘。因为这种币缺乏长期的情绪支持,时间一长,币价就开始下跌,最终没什么人再关注了。比如特朗普老婆出的币,一旦跌了就一直跌,没有人再提起它了。所以,秘密的叙事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一个好的叙事可以造就一个好的 meme,也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社区。如果这个叙事足够有吸引力,能够讲好故事,并且传播得当,币的 meme 属性就能吸引散户积极参与,组成社区,推动这个秘密的叙事,进而让更多人知晓。


因此,我还是认为,社区文化和秘密的叙事是具有长期生命力的。比如说,虽然一些币可能外表看起来有些恶搞,但它们确实能够存活很久,算是比较典型的 meme 币。相比之下,名人币虽然短期内能获得关注,但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很多人已经不会再去尝试它,毕竟没有人愿意接盘了。


律动 BlockBeats:未来 Meme 叙事的发展方向会如何演变?是会更偏向与 GameFi、DeFi 结合,还是继续保持社区文化和炒作的属性?


小威:首先,最重要的还是社区。如果没有社区的支持,单纯依赖热点是无法维持长久的,就像 Grok、Deepseek 这些项目一样,它们只不过是信息流的一部分,当热点过去后,就马上转向下一个热点,根本无法形成长期的共识。相反,回顾那些能够形成共识并且至今仍然存活的项目,比如 MEW、WIF、PEPE 这些都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生命力。它们的成功在于背后有强大的社区支持和长时间的情感积累。


我觉得当时 PNUT 挺强,但这个项目其实是纯粹靠资本推起来的,背后并没有很强的共识。它更多是通过制造财富效应,吸引大家参与,大家都希望赶上这波行情。但我认为,社区共识不能仅仅看涨幅和价格,这样是没有意义的。我当时投了几万进去,最后还是腰斩了,割了也没办法,再腰斩就是这币没有底。


而对于 meme 币来说,每次大盘行情反弹时,它们通常是最先反应的,因为市值较小,相对于传统主流币来说更容易被拉盘。所以我觉得,选择 meme 币时,最好找一些市值小、社区共识强、并且有 meme 文化的项目,特别是那些有国外团队参与的。大家都能看到,国内的很多项目没有那么大的格局,很多国人的币种即使包装和宣传做得好,还是很难做起来。反而是国外的团队能更好地推动这些项目。


至于我个人的选择,如果我投资,我通常会选择当前的热点,今天这个热点我就去买。我不会去深度参与社区建设或者长期运营一个币种,因为对我来说,这样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管理社区。我更倾向于在短期内抓住机会,而不是做长期的社区建设。


律动 BlockBeats:对于想要入局 Meme 赛道的投资者或项目方,你们有什么建议?如何在这个市场中抓住新的机会?


Darian:我觉得不能说是建议,但对于 Meme 币的投资者来说,作为这个赛道的一员,我可以提供一些快速辨识风险、捕捉 ALPHA 的小技巧。一般投资者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深入分析。我自己因为建设了钱包,并且天天需要查看相关榜单,所以和产品以及开发团队一起开发了 AIP 池榜单。这个榜单能够帮助很多普通用户解决链上监控的问题,打时间差。因为在链上捕捉 ALPHA 或分析币种,确实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积累经验。我们通过 AI 算法和机制,帮助用户解决了这些问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关注这个 AI 榜单,结合自己的一些过滤指标去筛选风险,进而发现早期的机会。


打开 AI 榜单后,我会结合自己的一些过滤标准来筛选有潜力的币种。然后,分析聪明钱的流向和一些投资玩法,帮助我发现潜在的机会。比如,一些聪明钱的流向能够帮助我理解市场趋势,我也会根据这些信息标记出相应的投资机会。这也是我们近期在下一个版本(4 月底的发行版本)里要做的一些动作,能够帮助我快速实现资金追踪。通过将现有市面上一些工具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找到一些具有相对优势,或者说在当前周期中可能会爆发的 meme 币。


至于项目方,我觉得更多的是跟他们合作,做一些生态建设,或者交易赛之类的合作,帮助对方共享流动池,支持优质项目方的扩展和曝光。这是我作为钱包运营和增长的一些考量。谢谢。


小威: 抓住 Meme 的机会,我觉得可以参考我之前的经验,今天写了很多关于 Meme 的文章,基本上无非就是几种玩法,最主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策略型的,另一种是通过盯热点,找底部上车,抓住机会拿到大结果。另一种是用大资金去拨段,做二次抓机会,这种也能拿到大结果。


如何抓住这些机会呢?首先,你要加入大量的群,因为一旦发现一个 meme,你需要快速找到它的出处,看看是谁发的、它的角度是什么,要迅速分析。你还可以配合一些工具,比如 DBot,来分析它的叙事是什么。了解它的背后故事后,你就能判断自己是否敢入场。如果你发现一个很早的机会,可以先买入,再分析,分析完再决定是否卖出。决策是要基于对市场和项目的深入理解,而不仅仅是盲目跟风。


另外,你还要善于利用 Twitter 上的搜索功能,特别是 PRO 版本,它可以让你实时跟踪某个 CA,一直收到最新的消息。这样你就可以知道这个 CA 被谁发过,哪些人买了,实时掌握市场动态,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决定是否加仓、卖出或继续观察。其次,你还需要加入一些监控群,或者至少要有自己的聪明弦酷和监控工具。例如,我们做了一个快速监控频道,专门追踪在一两分钟内大额交易的代币。当交易量突然暴增,价格迅速波动时,这种工具就能帮助我们迅速捕捉到这种"阴谋般"的市场反应,从而做出及时的决策。


我通常会每个都去看一遍,这样可以尽量不错过任何代币的信息。之后再分析,并结合我刚才提到的方法,持续关注 CA 在各个群里的动态。如果这个币还没等我上车就已经开始爆发,那就说明这个机会可能已经错过了,没必要再追。如果发现有人发出一个有角度的 Meme 币,那就可以观察一下,加入观察列表,适时买入。这就是我的基本操作思路,主要就是这样。


狗头军师:在目前这种市场情况下,如果是之前的建议,我会说多尝试像小微这样的玩法。但在现在的行情下,我的建议是:多看、多复盘,判断自己觉得稳不稳,基于自己的认知做决策。


如果你觉得某个叙事有潜力,但背后其实是一个很残酷的市场环境,那就要慎重。现在的市场,你上去可能会被教训。所以,想在某些币上获得成果,你必须找到和之前行情的差异化。


过去,你觉得一个叙事有潜力就直接上车,但现在,你肯定要使用一些工具来避免踩坑。我经常用的工具包括 Debot,还有监控 KOL 工具,看看哪些 KOL 发了 CA,另外还会用一些聪明钱快速监控工具。我们自己也开发了一些工具,这些都和市面上的工具结合使用。


现在的 meme 市场确实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散户更要沉下心来研究市场。我建议少做,多看,因为现在的市场没有过去那么好操作了。要守好自己的本金,二级市场也不是特别理想,很多币甚至持有都会亏损。


律动 BlockBeats:最后,请大家用一句话总结自己对 Meme 未来的判断。


Darian:现在,从开盘到发射再到抢筹,Meme 币的玩法已经非常成熟,几乎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果你还想在链上的军备竞赛里参与其中,最终只剩下顶层玩家互相争斗,底层或者中层的流动性基本会消失。Meme 代币和五年前的这些 Meme 币的诞生模式、玩法已经不太一样了。现如今,参与的群体更多的是 00 后,可以说这是一个快餐模式——拉盘就是王道。拉盘之后,你再选择是否继续建设这个项目。我记得曾经在和神鱼合作时,他曾说过一句话:「巅峰时会产生很多虚伪的信徒,只有在黄昏时,才会有真正的信仰建设者。」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它让我想到,回到我最开始提到的主题,当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大部分的 Meme 币会开始退化,逐渐进入选择性淘汰的阶段。


我比较认同 CZ 之前说的,大部分的 Meme 币最终都会消失,因为资金会重新进行再分配。至于 Meme 币能否和订饭结合,我认为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尤其是在短期内,之前确实有一些成功案例,比如 GMT、Axie 这些项目。不过,这些项目本身的文化基因里就带有 GameFi 的属性。如果要摆脱这种工具化的属性,我认为与 GameFi 或 DeFi 结合,虽然是一种工具,但它必须进化成一种能够让以前那些社区信仰者真正理解并推崇的工具。


最终,Meme 币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文化或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比如,它可以成为某种储备资产,或者代表某些文化属性,甚至可能变成一种支付手段。我认为这些都是可能的方向。总之,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目前,大部分的 Meme 币仍然停留在文化符号的阶段,这也是项目方需要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小威:我觉得可以把这种情况看作是「土狗穿越牛熊」,这是我和葛卓一直的共识:这种现象会持续下去,不会消失。大家总是能找到新的热点来参与,只不过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比较冷清,然后在某个时刻,突然又有新的热点调动市场情绪,反复循环。


真正的爆发点可能会是在牛市开启时,链上的繁荣和二级市场的活跃。但我觉得链上和二级市场是相反的,它们会呈现板块轮动的关系。比如,当现货市场涨得很快时,Meme 币反而没什么行情,大家都忙着炒现货或者做合约。而当现货市场涨幅趋于稳定时,Meme 币的市场情绪可能会再次被激活,大家就会开始冲土狗币。


这两个赛道我一直在坚持做,但我更多的是专注于 Alpha,比如当 Lina 链上新发了一个 pump 平台,我会去冲第一个。这类新项目对我来说更具吸引力,而对于 Meme 币,我会保持谨慎的态度,通常很少出手。因为有时行情不佳,只要你不动就能保持盈利。所以我也想提醒大家,务必管好自己手里的本金,不要被市场上的揣测和噱头所左右。如果你保持筹码,你就不会错过牛市的机会。


狗头军师:我一直认为,Meme 币是一个有机会的赛道,虽然我进入这个圈子并不算久,毕竟我也是 00 后,年纪比你们这些老韭菜要年轻一些。但我觉得,Meme 币的机会总是存在的,它会在牛熊市之间穿梭。在牛市中,Meme 币周期会更频繁,而熊市中虽然活跃度会下降,但它依然会有周期性出现。


举个例子,现在的以太坊链上,虽然市场不好,但偶尔还是会有些 Meme 币跑出来,甚至是那些曾经表现差的土狗币,也偶尔会有大涨的机会。我有一个群,里面有 100 多个人,他们都在以太坊链上坚持玩这些项目,尽管目前情况不太好,但他们依然在等机会,因为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 Meme 币。


现在的 Meme 周期虽然较为冷清,但它依然在牛熊之间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Meme 币是无惧牛熊的,不管你是在做投资、二级市场的阿尔法,还是打星项目,meme 币始终是需要持续关注的赛道。尤其是它的报复性效应,如果你能买到一个正确的 Meme 币,它的回报绝对是其他传统价值产品的几倍,甚至更高。


Space 链接:https://x.com/i/spaces/1BdxYqDqbkyxX


免责声明:本内容不构成任何要约、招揽、或建议。您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应始终寻求独立的专业建议。请注意,Gate.io 可能会限制或禁止来自受限制地区的所有或部分服务。请阅读用户协议了解更多信息。

0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PoolX:锁仓获得新代币空投
不要错过热门新币,且APR 高达 10%+
立即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