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推】创始人观察录:身份的代价
Chainfeeds 导读:
最优秀的创始人,往往展现出极低的身份执着。
文章来源:
https://x.com/YettaSing/status/1912848522149577205
文章作者:
YettaS
观点:
YettaS:我们非常欣赏的一类创始人:既有坚定的方向感,又不会被自我标签绑架;既能坚持信念,又能灵活调整;既有高度自尊,又无执念式的自大。这听上去是一种理想化人设,但背后其实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心理结构在支撑 ——Low Ego。他们对「自己是谁」有非常清楚但非常松弛的把握。我们要支持的创业者是能捍卫观点、而不是捍卫自我的人。怎么观察?在跟创始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不只是听他讲愿景、看履历,更会反复挖掘一个核心问题,他在如何定义他自己。技术路线、行业标签、个人背景,这些元素本身无可厚非,但一旦被创始人视为「身份」的一部分,就很容易形成认知路径依赖,他们不再判断对错,只是在捍卫「我是这样的人」这件事。一旦信念受到挑战,更多的是在防守「我是对的」。 标签,本应是对外交流的工具,用来让他人快速识别你的位置、专业、背景或价值主张。它是一种社会化的符号系统,方便归类、便于传播。但对许多人而言,标签却逐渐异化为构建内在自我的支柱。这背后,藏着的是深层的对「自我崩塌」的恐惧。在过去,人的身份是结构化的、确定性的。你是谁,取决于你来自哪里、你信仰什么、你从事什么职业。这些信息构成了稳固的社会秩序和自我感来源。但在今天,随着地域、职业、价值观的去中心化,个体必须主动去「建构自己是谁」。于是,标签就成了最便捷的替代品,提供了一种看起来很确定的心理幻觉。你只需要说出「我是技术极客」「我是自由主义者」「我是某某大学出身」,便能迅速获得他人的理解、认可,甚至赞赏。这种即时的身份回馈,会像多巴胺一样,强化人们对标签的依赖。久而久之,标签不只是工具,而是自我的替身。于是,越是缺乏内在秩序和稳定结构的人,越倾向于将标签当作心理支架。他们可能会反复强调听上去是经验的陈述,比如我开头提到的那些话术,这些话语的真正功能,并不是交流信息,而是他们构建自我感的依赖物、存在感的锚点。他们会不断强调自己的某种身份定位,不断捍卫既有立场,拒绝认知修正,不是因为他们真正笃信某个观点,而是因为一旦标签动摇,整个「自我」的幻觉就会垮塌。他们不是在保护事实,而是在保护那个由外部评价拼贴而成的「自己」。 最优秀的创始人,往往展现出极低的身份执着。这并非他们没有自我,而是拥有一种高度整合、稳定的内在秩序感。他们的自我认同,不依赖于「名校背景」「明星投资人加持」「某种行业标签」这类外部附着物,而是扎根于内在的能力结构:对世界的洞察力、面对不确定性的心理韧性、以及在动态环境中持续修正自身模型的能力。他们不会把立场、观点、角色标签当作自我价值的锚点。相反,身份感越强,越容易让思想被其框定。当你害怕「推翻过去的自己」,你便开始在认知上筑墙设限,你会更在意他人如何评价你「有没有一致性」,而非你今天的判断是否正确。于是你开始为自己的旧观点找理由,而不是为现实寻找解法。这是战略判断里最危险的盲区。真正的认知进化,恰恰从承认「我不是我过去说过的话」开始。一个思想自由的个体,他们无需说「我是 X 类型但也理解 Y」,而是彻底放下「我必须是 X 类型」的心理依赖,他们可以变化而不焦虑,更新而不惶恐。只有当你不再依赖标签来稳定自我认知,真正对「自己是谁」有内在掌控感,你才可能松动执念、脱离角色、进入自由的思维空间。也许,这便是佛教所谓「无我」的起点:不是消解存在,而是让认知和行动不再被自我所劫持。
内容来源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你也可能喜欢
KiloEx 宣布已正式恢复运营
DOLOUSDT 现已上线合约交易和交易BOT
草间弥生经典之作《Pumpkin (2), 1990》,即将上线 DuckChain
特朗普内阁预谋“篡位”马斯克,白宫:他“哪儿也不去”!
特朗普内阁虎视眈眈,准备在马斯克退居幕后时重新掌权。白宫则称希望马斯克继续“投入大量时间”支持总统......
加密货币价格
更多








